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

齋Talk特首

說起瑞典,大家首先想到的,必是早前被扔出去的路姆西。

近日,特首梁振英遠道而來,來到瑞典考察創新及科技產業,以及政府對其的政策。他在網誌上撰文,指出香港可向瑞典借鏡,最後再提及發展多元產業。由一名被坊間新聞盛傳極力阻止 HKTV 發牌事件的特首,道出以上說話,說服力似乎並不太夠。

在2013年的全球創新指數上,瑞典排名第二,這結果鐵定不會是偶然。要推動社會的創新科技,必須要從多方面著手。瑞典政府在 2012 年發表了一份 The Swedish Innovation Strategy,內容主要是關於政府對社會長遠的期望,如何能有效推動創意,以及將來對社會的良性影響,實事求是。早在1945年,瑞典政府已提出了一個 ABC town 的概念,ABC 分別對應 Arbete, Bostad, Centrum,英文即是 Labour, Housing, Center。這個良好的城市規劃概念,為將來不同產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,而 Kista Science City,正是其中一個最知名的例子。Kista Science City 可謂瑞典 ICT (資訊及通訊科技) 工業的大本營,從2010年的數據指出,裡面擁有超過4000間有關產業的公司以及 60000 名員工。超過七成的公司預計能賺錢。由此可見,社會對於此等工業的支援相當足夠。

香港當然有一個科學園,特首梁振英常說香港擁有良好的科技基建,歡迎科研云云。只有一個平台,而社會環境不支援的話,無論平台多優秀,也只是待著發臭。從前,香港還擁有不少良好的工業,製衣業就是當中的表表者。然而,隨著商業發展,工業逐漸式微。其中一個最荒謬,最可笑的現象是,工程學系在香港的大學中,由天之驕子變成地底爛泥。Jupas 選科的時候,大多理科學生心中都會想,A3放一個工程學系「保底」,確保自己能入大學。工程學系在世界各地都是頂尖的學校,只有最優秀的學生才能進入,何以在香港狀況完全相反,商科大行其道?很簡單,一切皆因社會環境所造成。

科研,動輒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,只靠科學家,工程師的熱情怎能支撐?當你看著大家一起炒股炒樓,飛黃騰達,而你只有默默地做科研,將來的成果可能就這樣賣出去,任誰都會心灰意冷,這不是「屎燴」,這是人性。大學的實驗室甚至連多請一個 Research Assistant (RA 的薪酬已是低得可憐),添置新儀器的錢都沒有,政府卻還在說要推動科研。推動科研並不只是金錢的問題,當整個社會是商業掛帥,全都是短視商人的話,科研永不會有出頭天。

我從不會懷疑香港人的創意及創新能力,民間的二次創作,改圖等層出不窮;科學界的話常有新技術於世界上發表,全球知名。不要以為民間的創作與科研毫無關係,其實這正是令社會越來越多人創作的風氣。HKTV 一事,令我對政府對創新科技的態度感到疑惑。而特首先生,你在網誌上所講的說話,有幾分能夠相信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