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

禍港害民六八九

我們恬不知恥的政棍六八九濫權成性,臨下台不但沒有稍稍檢討自己的失誤,反省自己為何如此不得人心,還大言炎炎的發表甚麼施政匯報,大數自己在房屋、環保、扶貧、管治上有何建樹,連開設facebook專頁也算是自己的功勞!完全貫徹他無恥、無道的個人作風。

稍稍拿現實情況以至民調結果比較一下就知道,梁振英五年管治完全是令香港跌入深淵的五年,破壞、損害之大前所未見,何時何日可修補讓香港重新起步更是難以估計。

比較一下他上任時的政綱承諾,據說房屋、扶貧、共建「香港營」都是重點。

先說房屋,假如今天有人問普通家庭2017年跟五年前比較,上樓(包括公屋或私樓)是容易了還是難了,相信除了個別「梁粉」外百分之九十九點九市民都會大聲的說困難了很多。私樓價格大幅扳升一倍以上,租金升幅也超過五成,年輕夫婦不管租還是買都難以負荷,只能忍受居住在生活質素不斷變壞和孩子活動空間越來越少的困境。公屋方面,輪候家庭突破20萬後還不斷上升,平均輪候時間則從上屆政府的三年左右不斷延長到超過四年。政府統計數字不會像梁振英那樣玩語言偽術,公屋輪候時間大增一年多,私樓樓價急升一倍多,居住面積卻減半,這樣的房屋政策只能以「失敗」兩個字來形容。

扶貧政策稍為好一點,至少增加了長者生活津貼,讓一部份沒積蓄、低收入退休長者有多一點錢可用。只是,派錢派糖從來容易,特別是上屆政府累積了巨額財政儲備,讓梁振英政府有充裕的彈藥可以增加不同的津貼。增加「長生津」基本上只是慷他人之慨,拿前朝的積蓄為自己買政績而已,算不上甚麼功勞。更何況在具體服務上基本沒有改善,獨居長者和有需要長者(如不幸患上失智者)仍舊出入困難,基本生活支援嚴重不足。

但更大的破壞還在政治上、管治上。回歸頭十五年儘管北京干預的手影常在左右晃動,但前兩任特首及他們的政府至少全力維護高度自治,不讓中聯辦成為太上皇指指點點;而在人事任命及公營機構管治上也基本上有規有矩,用人唯才,不會出現甚麼「董粉」、「曾粉」當道的情況(親疏始終有別)。

可梁振英上台以後除了其身不正經常到中聯辦請示匯報,找他們協助拉票外,他對中聯辦官員肆意介入地區事務、居民組織及選舉甘之如飴,令西環迅速冒起成為主導香港政治的第二權力中心。至於任命那位高靜芝當「大內人事總管」,篩選公職人員、公共機構高層任命更徹底破壞用人唯才的傳統,改為跟內地那樣以政治因素行先,「要紅不要專」,甚至是要梁粉不要專家,令不稱職、無民望的人竊據政府架構不同角落,造成的壞影響極為深遠,並且肯定禍延下屆政府,因為不少「梁粉」的任期還有好幾年才結束。

最壞的是,梁振英以鬥爭為綱挑撥社會撕裂內鬥的作風。他在任五年不但建制與民主派間的裂痕加深,建制派內部也互不相讓。此外,政府與民間、不同意見團體間的互信跌至新低點,社會瀰漫的是猜疑、不信任以至仇視情緒;家庭成員內部、不同世代間也關係崩壞,難有溝通餘地。這樣帶文革影子的分化、分裂不但嚴重損害香港穩定,分化社會氣氛也令香港難以凝聚共識處理各種深層次矛盾,包括房屋政策、人口老化、退休保障、政改等。

撕裂社會、分化港人、令香港禮崩樂壞、高度自治變質就是梁振英五年來的「治績」。要總結的話只有四個字:禍港害民!

一國兩制是我們香港憲法,違憲的人是代表一國的中共

香港民族黨,明確主張香港獨立,誓建香港共和國,膽大包天,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一個政黨將港獨提上正式議程。中國人官員紛紛炮轟,表示主張港獨,抵觸《基本法》、違憲。這些對「法」的講法,頗有古風,一點也不像共產黨。

中共反對香港獨立,當然是不想失去自己撈油水的方便,但不能這樣說,於是便抬出「法」來。中國人的罵聲之中,「法」和「憲法」二詞的使用,卻極為含混。在這些水平有限的黨官口中,你違反了「憲法」,其實只是你違反了「法律」的加強版。中國人說你違「法」,等於鬧你「仆街」;說你違反「憲法」,等於「屌你老母」,語氣加強了而已。

中國人有「法」的觀念,但沒有「憲法」和「法治」之觀念。中國文化有「法」已久。夏商之際,神權大盛;周天子國勢力減退,列國興起的春秋戰國時代,是「神治」轉入「人治」的時期。人以何治世,何以止戰,為諸子百家所爭論。

有人倡以仁義治世,有人倡以兵農治世。提倡「以法治國」的,成了法家。但這些主張,並不是將律法視為國家運行之本,而是方便君主的工具。那個時期的思想家,很大部份挖空心思去輔助君主。他們認為,天下大亂的原因,是君主對人民的掌控力度不夠!法家不是崇尚法律,它只是認為借助法律,君主的地位就會穩固、千萬小民便得以馴服、不敢造次,於是國家在這種高壓的控制之下,便得以長治久安。

君主是必須超然於法律之上,這是法律得以暢順運行的前題。

法家不認為人有穩定的結構和本質,因此法律也是因時制宜,不以聖人為常師。中國有史以來的「法律」、法治,並不是近代西人所說的「law」及「rule of law」。兩套詞語,今日在詞典上是對應的,但中國的文化環境,基本上不具備理解後者的可能。

現代世界的「憲法」,訂明政府的職能和權限、訂明人民的若干權利,是政府無論如何都無權干預,這是法,卻是一種自我規限的法。這種自我規限成立了,人民才交出其若干自由,接受一套集體的政治決策和公共生活。如果政府行事超出了當初所訂明的界限,就是「違憲」。

一個普通公民因為不會行使政府職能,所以無法違憲。

中國之所言「法治」,多數是另一回事。古代的「法治」只是「以法而治」的縮寫。如前述,春秋戰國以來連綿二千多年的中國文明,法是一種統治的方便法門,並不會規限當權者,更不會有社會就是公民與政府「立約」之後所產生的想像。

中國的君主多有受到規範,往往是因為祖宗家法、朝廷百官的分權、公議、不成文的規定,而不是現代意義的「憲法」,因為當中並無受統治者——人民——的參與。

於是,一旦人民做了政府不樂見的事情,他就會說你「違法」:如果你再過份一點,為了加強語氣,他們會說你「違憲」。鬧「屌你老母」,語氣比鬧你「仆街」重一點而已。但本質上是一件事,就是「習大大不喜歡」,並不牽涉「法」和「憲法」。

這些批評,反而揭示香港的特殊。主張港獨,要千刀萬剮,那《基本法》對言論自由的條文保護,又是如何;港獨主張違反「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一部份」,但若一切僅在言論層面,究竟是「不可分割」大,還是言論自由大?是不是互相違背,可以慢慢爭辯。

然後,公民根本不能「違憲」,有關分裂國家的中國法律,又不可在香港實施。那結論就是,其實所謂違法,便是港人根本無法可違。

若果隨便治罪,產生政治犯,便會進一步推進香港獨立;如果香港有人因港獨而被治罪,就違反了《基本法》中國法律不在香港實施的前題。結果是,中國帶頭違憲,毀壞《基本法》,自毀中國牢牢殖民香港的體制。除非中國將中國憲法在香港實施,取消一國兩制,否則香港主權和憲法懸空,方便廣場制憲的劇目在中東以外的地方上演。

一國兩制提早取消,很好,大家都老實,中國就失去一個可控制的「境外地區」。中國的黨官、二奶、資金、生意,失去一個在法律上的異域,失去了所有方便,很好。香港被握死,滿足下層中國人的愛國熱情,一國一制名實相符,但傷了中國權貴的利益。獨立不易,但傷人好易,本小利大。

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

看見共匪習近平,我只有慨歎

一大班賊匪把持朝政,港人日拗夜拗一個乜乜國兩制大騙局,必然徒勞無功。

社會的寶貴資源不是用於社會,卻被大小貪官予取予攜。各國最高價的不動產都被誰買下?誰有這種「本事」?

你的家被賊所占,你會叫他們做家人嗎?世上就是有這般荒謬的事情,你不愛賊匪、不叫他們做家人,你便是反動,是死罪。

港獨並不是分裂國家。年輕人想保維家園罷了。他們都不承認屬於共匪國罷了。

什麼什麼中國國情,說白了便是違憲和犯法,你咬佢食麼。國家領導人?哈!

你的日子如何,你的力量未必如何。

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

第三條路便是賣港之路(二)

首場特首選舉辯論由謝志峰、趙永佳及湯家驊擔任主持,台下觀眾為兩陣營競選辦成員、選委及傳媒。

胡國興席間多番遭湯家驊針對弱點出擊,公共理財方面,湯追問胡成立「香港投資基金」目的,質疑與過去財政司長做法無異;當林鄭向胡提問有關公共理財問題時,自爆原想向胡的提問遭湯問了,暗諷缺席的曾俊華說:「我終於明白另一位候選人唔肯參加呢一場辯論,因為我同湯家驊喺公共理財嘅理念接近一致。我都對呢啲各式各樣嘅基金、未來基金係好有保留。」台下泛民選委對湯及林鄭一唱一和即時譁然。

郭榮鏗:佢想入下屆政府

湯家驊甚至批評胡是偏激政客,疑似藉此助攻,「你話林鄭月娥比梁振英更加梁振英,又話會盡百分之二百阻止佢當選,我想問你,究竟係參選特首,定係阻人參選?你以偏激政客嘅言詞攻擊對手,假如你當選,這種態度或者言詞,對修補泛民與建制間裂痕有乜嘢幫助?」

胡強調林鄭是梁振英第一把手,有份撕裂社會;湯不滿回覆,追問胡指,其對手林鄭有幾百張選委票,何以說服外界他能修補建制派和泛民的撕裂,胡不忘寸爆湯指:「我政綱都係中間落墨,你提議嘅中間落墨冇人信,我嗰啲就有人信。」

湯向林鄭的提問則包括如何修補泛民撕裂,林鄭回應時指與泛民關係只是「選舉有選舉嘅行為」;湯又指林鄭的理財新哲學其實「阿媽係女人」,但林鄭指其新哲學是投資未來。

獲助攻的林鄭席間狙擊缺席的曾俊華,自言提出兩級利得稅是回應商界訴求,指過去9年多(即曾俊華任財政司長時期),「有人聽到商界強烈訴求,都唔肯做呢個稅務寬減」。她被選委問到當日處理鉛水事件時的「拒飲鉛水論」時,重申當日巿民要求官員飲鉛水,「純粹係情緒發洩,只係想侮辱官員」,她又稱當選後會成立「兒童事務委員會」查找學童自殺原因。謝志峰則質疑:「你為官30幾年,你都唔知宜家啲小朋友面對乜嘢壓力呀?」

胡國興總結時候攞尾彩,以故宮館一事指林鄭專橫,獲台下掌聲,並指connect的前題是respect。

負責協調民主派選委投票策略的專業議政召集人郭榮鏗會後稱,感覺湯的表現有意為林鄭助攻,「明顯搞呢壇嘢(論壇)嚟托林鄭,佢想入下屆政府,路人皆知,所以佢要咁樣護主都好明顯」。湯會後否認向林鄭放水,指對林鄭的提問非常尖銳。

湯家驊表示,早前獲得林太親自邀請加入行會,希望上任後可在三方面協助政府,與民主派打好關係、創造重啟政改的有利條件和維護法治,但就政改問題,他直言「做橋梁工作嘅人,只可以希望盡量締造到機會,等雙方喺立場上同埋對問題睇法有所改變……最終仍要睇雙方有無決心為重啟政改努力。」他期望,他和前民主黨成員、候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兩位有泛民背景的成員加入政府,是個好開始。

不過,曾被湯家驊視為新東「接班人」的楊岳橋,則質疑湯家驊不能代表民主派,因為湯一五年退出公民黨時,曾揚言要創立「第三條路」,說法明顯和泛民一貫的思維不同,質疑若林太希望與泛民溝通,根本毋須其他橋梁。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則認為,湯家驊加入行會,不代表林太施政時會吸納民主派的意見。

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,曾在他出版的新書《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》中直指,基於中共對港政策已以強硬為主調,香港不同的政治黨派如今對中共而言,一是對話合作,一是鬥爭對抗,「根本上沒有『中間路線』或『第三條道路』可言」。劉兆佳直指,這些所謂「第三條路」,不過是過渡的道路,然後還是會成為「愛國愛港力量」中的「忠誠反對派」。

即係二五仔,賣港狗賊囉。

莫非要3條柒扮正義,指責拱自己上油水位的非法集團,跨境綁架是違法?

有權有勢有money,加入違法政權好過扮正義,777不是傻的。

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接受美國CNN訪問時,被問到對前年的銅鑼灣書店事件的看法,她表示:

港人不適宜挑戰在內地發生的事 (not appropriate for us to challenge what happens on [sic] the mainland)。

林鄭月娥在訪問中指,銅鑼灣書店事件引發部分港人憂慮一國兩制、高度自治及本港法治受損,但最終需要有證據去總結事件。不過她認為在觀感上,身為行政長官亦有義務去反映這些關注,並在港人及國際社會前強調香港的法治。但她指銅鑼灣書店事件必須按照內地的制度處理(has to be dealt wit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ainland's system.)

對於桂民海女兒Angela日前向CNN表示,父親及其餘4人是被內地「綁架」,做法明顯違反一國兩制,又呼籲大眾不要遺忘她的爸爸;林鄭月娥回應指她同情Angela的情況,但她認為必須尊重各個司法管轄區的法治(respect the rule of law in respective jurisdictions)。

銅鑼灣書店母公司股東、有瑞典國籍的桂民海,去年10月在泰國失蹤,至今仍在內地被拘留。

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對林鄭月娥的回應表示失望,他認為銅鑼灣書店事件的核心問題是涉及越境執法,政府有責任調查及保障市民人身安全,而非將事件扭曲成要按內地法規處理。
他又指在一國兩制下,中央政府各級官員都不可在港執行內地法律,而銅鑼灣書店母公司股東桂民海在泰國被越境拘捕,當中或涉越境執法,他促請林鄭月娥向公眾確立為港人發聲的原則,並確保內地執法單位不能在港非法行事。

對於林鄭回應銅鑼灣書店問題時,稱不能挑戰內地法律,民建聯主席李慧琼相信,林鄭意思是說出一國兩制原意,即香港和國內各有獨有制度,香港人應先理解不同制度運作,因在相互尊重兩制下,才能建立互信。

內地的所謂法律,應該叫家法!

2017年6月20日 星期二

再見舊戲院

自九十年代開始,由於電影業式微,再加上地價水漲船高,不少老式戲院相繼結業。這些老式戲院與現在的迷你戲院有很大的不同,它們的影院和銀幕面積比現在的迷你戲院大很多,而且只能放一部電影。座位方面也較多,一般會因應位置分開堂座和超等兩個類別,票價亦會因應不同類別而有所分別。

那些已結業的戲院建築,大都已被拆卸或改建。但是,隨著近年市區重建的步伐加快,那些甚具歷史價值的建築或許會在不知不覺間消失。

(一)銀都戲院,觀塘裕民坊、輔仁街交界,電影《老港正傳》的拍攝場景




(二)寶聲戲院,觀塘裕民坊




(三)富都戲院,觀塘通明街、恆安街交界




(四)金茂坪戲院,秀茂坪曉光街




(五)帝國戲院,牛頭角振華道、牛頭角道交界




(六)奧斯卡戲院,牛頭角道得寶花園,現為牛頭角浸信會



(七)彩鳳戲院,牛頭角彩雲道,過去為專放映色情電影的日活院線旗下影院



(八)英華戲院,新蒲崗彩虹道,近衍慶街



(九)金門戲院,土瓜灣新柳街,現為基督教豐盛生命堂



(十)華聲戲院,深水埗青山道、東沙島街交界



(十一)樂聲戲院,深水埗元州街、營盤街交界,現為學基浸信會



(十二)黃金戲院,深水埗桂林街、福榮街交界,現為黃金中心



(十三)皇都戲院,北角英皇道、電厰街交界,電影《去年煙花特別多》、《鬼請你睇戲》的拍攝場景,現為商場




(十四)新都戲院,銅鑼灣摩頓台,現為商場和教會



(十五)帝后戲院,香港仔石排灣道,現為宣道會華基堂



(十六)華富閣戲院,華富邨,曾為香江大舞台作人妖豔舞的表演場地




(十七)粉嶺戲院,粉嶺聯和墟聯發街,電影《鬼馬狂想曲》、《歲月神偷》的拍攝場景





(十八)新聲、雅都戲院,沙田瀝源娛樂城頂層,娛樂城地下是電影《賭神》的拍攝場景



(十九)金龍戲院,元朗東堤街、泰祥街交界,現為商場和安老院



(二十)美都戲院,元朗鳳琴街、鳳群街交界




(廿一)聯華戲院,元朗鳳群街,現為神召會元朗福音中心



(廿二)荷李活戲院,元朗鳳攸南街



(廿三)長洲戲院,長洲新興後街,電影《一碌蔗》的拍攝場景



(廿四)坪洲戲院,坪洲永安街



(廿五)1932年,在夷山的地段旁興建了一間美輪美奐,九龍最大的「平安戲院」,1950年代後期拆卸,改建為「平安大廈」。「平安戲院」背後有一間落成於1919年的「廣智戲院」,亦於1968年7月被拆卸。「廣智戲院」,位在現今「油麻地圖書館」後之停車場處,即廟街與甘肅街之交界,擁有365個座位。戲院設備簡陋,由開業至結業都沒有冷氣設備,且極少花錢在報章上刊登電影廣告,只靠戲院前的宣傳板或在附近街道貼街招宣傳。於60年代結業。



(廿六)位於窩打老道與新填地街交界的「油麻地戲院」,將改為戲曲中心。於1925年開業,擁有980個座位。經歷了二次大戰日本佔領,是九龍區碩果僅存的戰前戲院。





(廿七)位於灣仔菲林明道的「東方戲院」,是舊灣仔的第一間戲院,於1932年7月31日開幕,擁有1200個座位及小舞台。初期只靠風扇流通空氣,戲院還分前座、中座、後座。東主是當年港澳富商「高可寧」Kou Ho Neng 先生。開幕的第一套電影是《紅樓艷史》又稱《和你一小時》One hour with you (1932),由 Maurice Chevalier「莫里斯‧切瓦力亞」、Jeanette Macdonald 「珍妮‧麥當勞」領函主演的音樂劇。

「東方戲院」座落於灣仔的新填海區,亦是新發展區,1932年時還屬港島巿區的邊緣地帶,「東方」在英文報章上刊登的廣告,曾教導影迷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前往戲院。戰前,屬西片戲院,30年代中旬,因生意不景,減價招徠。

日治時期,「東方」曾是粵劇大本營,到1943年12月1日,才改為兩棲戲院,放映中日電影,又演粵劇。1943年12月1日放映「陳雲裳」Chen Yun Shang 的國語喜劇《歡樂年年》Joyful Endlessly (1942)。大戰結束後,「東方戲院」於1945年10月10日復業,其廣告刊登於《德臣西報》China Mail,內容的其中一段是這樣:「Our Building, equipment and service just the same as before! Nothing Changed --Three Shows Daily -- 2:30, 5:30 & 7:30 -- For today and tomorrow, an MGM million dollar production!」。

「東方」於1948年7月17日,啟用冷氣系統,是香港第三間在40年代後期有冷氣設備的戲院。戰後,仍以放映西片為主,到了40年代下旬,若干檔期放映國語片。1947年12月曾租院放映了三套印度電影。

1954年2月18日,東方戲院在《華僑日報》刊登廣告:「……向美國西電公司購置最新出品之〈新藝綜合體電影機〉,〈身歷聲機〉及弧型大銀幕等器材,成為全港最完善者,即日開始啟用,首先獻映《聖袍千秋》The Robe。」 (The Robe 是首套以 CinemaScope 標準播放的電影)

1967年之前,整個50年代及60年代上、中旬的「東方」,放映的都是二輪西片,屬於二輪戲院。其後不斷添置設備,歷經翻新,到1967年,已是甚具規模的大戲院。1968年轉為首輪,與「金冠」、「金門」聯線。「東方」與「凱聲」聯線年代,屬「東方」首輪時期的黃金歲月,放映了不少叫好叫座的巨片。戲院也曾放映歐洲色情電影,但亦僅限於結業前兩年的事。

「東方戲院」曾是一家不錯的老戲院,奈何,到了70年代下旬,顯得老態龍鍾的「東方」,聲光也追不上時代的步伐。那時香港新建的首輪西片戲院,不少能放映70mm立體聲電影,「東方」只維持最高規格的 CinemaScope 標準而已。當年先進的設備已見落後老化,逐漸失去和新戲院的競爭能力。那時,東方的賣點就是地點好,交通方便,名字深入老香港之心,僅此而已。

「東方」放映 CinemaScope 電影時,銀幕是要上下收窄以符合比例的。至於戲院的銀幕有多寬,暫時找不到資料。

「東方戲院」於1981年4月1日結業,與「英京大酒家」一起拆卸改建,即今天的「大有大廈」現稱「大有廣場」。當年南面近電車路是「英京大酒家」,北面近譚臣道是香港「東方戲院」。「英京大酒家」是舊灣仔的地標,1960年代曾經設宴款待英國女王皇夫「菲臘」親王 (Prince Philip.Duke of Edinburgh)。

「香港街道百年」一書將「東方」的英文名字寫成 Eastern,其正確的英文名字是 Oriental,開幕迄結業都沒有改變。



(廿八)位於九龍城福佬村道的「國際戲院」,即今「成龍居」,戲院專門放映嘉樂院線的電影,於90年代初拆卸




(廿九)位於灣仔道的「國泰戲院」,即今「國泰新宇」亦是「國泰ABC」前身,於1939年2月14日開業。「國泰」並非設備優良的戲院,戰前屬西片戲院,戰後初期仍是,到了40年代尾的「國泰」已是一家左派戲院,整個50年代,只有港島區的「國泰戲院」自始至終放映左派電影 (以左派電影為主再以藝術電影攝期)。

1957年12月10日,「國泰」舉辦了《蘇聯電影週》。

「國泰戲院」於1984年11月1日結業,期後拆掉改建了住宅,樓下仍闢作「國泰ABC」迷你戲院,後改為商場。「國泰ABC」於1986年8月16日開業,80年代下旬,不少優質的大陸電影曾在新建的「國泰ABC」的 C 院上映。該院的特色之一,就是三家戲院分為 A、B 及 C 院而並非平常見的 1、2、3 院。而結構則像旺角百老匯的一至三院,三家戲院於同一幢建築物的不同樓層;後因戲院業不景,「國泰戲院」於1997年7月11日結業。



(卅十)位於香港灣仔港灣道30號「新鴻基中心」的「影藝戲院」,於1988年7月8日開幕,服務香港18年,於2006年11月30日結業。由具有中資背景的「銀都集團」創辦,是當時香港第一間採用多間戲院銀幕設計的戲院,座位亦較當時其他戲院寬闊,以放映中國大陸、日本及歐洲的非主流藝術電影為主,最初原意是專放映中國電影,後來因商業理由而兼映外國片。

「影藝戲院」首兩部上映的電影為中國大陸的《孩子王》及台灣的《尼羅河女兒》。歷年最賣座電影則為日本電影《搶錢家族》── 自1990年12月20日起於「影藝」獨家上映,直至1992年5月27日止,共上映524日,成為香港歷史上放映期最長的電影,票房收入超過1,000萬元;而日本電影《情書》、《世紀末暑假》、《五個相撲的少年》及《東京物語》亦曾在「影藝戲院」上映。

於2009年4月1日在百老匯九龍灣戲院原址再開業。



下圖為九龍佐敦倫敦戲院


大家有空可到我新浪網上雜誌,參考文章《舊戲院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