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9月9日 星期六

不受歡迎的政權,當然起用不受歡迎的人,結局便是禍國殃民

英國人用了百多年在香港建立的現代文明體制,在回歸20年之後,已經倒退到連百年前的中國社會也不如。可能這已經不只是「英國人能做到的,中國也做得到」,而且已經有所超越,連「英國人做不到的,中國人都能做到」了。所謂「偉大的民族復興」,可能就是這個樣子了。

今天的特區香港,竟然有這樣的教育機構,搞「連坐」,何不順手搞埋「誅九族」?但只看這件事,就已經真的是連百年前的中國也不如了。我也很懷疑,有幾多家長會放心把子女送到這些學校接受它們的毒害。

不要期望香港的大學校長,可以有前北大校長蔡元培的胸襟。蔡元培曾經受過前清王朝的恩寵,做過翰林學士。但他看到滿清的腐敗,不但鼓勵後學,自己也身體力行。他曾經與陳獨秀一起製造炸彈,曾經熱衷於無政府主義,也曾經參與過以推翻滿清政府為目標的暗殺運動。

這些「超越底線」的行為,不但沒有成為他官至民國政府教育總長的障礙,後來他更成為北大的校長。在五四運動期間,當時的總統徐世昌要鎮壓示威及衝擊官員的學生,作為校長的蔡元培,更挺身保護,讓學生免於受到拘捕。

而且,知唔知道蔡元培對改造北大有幾大貢獻?在蔡元培之前,前身為京師大學堂的北京大學,雖然名為最高學府,但也是出名最腐敗的學府。如果蔡元培生於今天的香港,如果他在香港教育大學升學,可能搵個教席也有困難,甚至可能未讀完書已經被取消了學席。

再反觀今天的香港,有兩個身份仍未被確認的人貼了一句標語,便要取消其他學生的實習機會,更可以去到「永久不錄用教大學生」這個結論了!就算他們真的是教育大學的學生又如何?知不知道什麼是教育?就連今天年輕人的憤怒和訴求都一無所知。可能也是知道的,但這些學校根本就不是要辦教育,只是要乖乖扮演政府意識形態的工具而已。由這些人來搞教育,就連只是寫了一張標語,他們就要把一校的學生也趕盡殺絕。這不正說明,這裏已經被搞到比百多年前的中國更不堪了。

我覺得教育大學應該公開這些學校的資料,好讓所有有志於教育的人,不至於上錯賊船,可以選擇不加入這些不知教育為何物的所謂辦學團體及教育機構。

蔡若蓮出任教育局副局長為何惹火 由她的4個身份說起

1. 教聯會副主席

要認識蔡若蓮,要先由她曾擔任副主席的教聯會說起。教聯會是成立於1975年,一直都有濃厚的建制背景。今年年初,教聯會理事就職會邀得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發言,譚鐵牛向理事提出「五個堅持」,包括堅持不忘初心,繼續高舉愛國愛港的大旗。

蔡若蓮在教聯會期間,曾隨理事會訪京,拜會國務院港澳辦和時任國家教育部副部長赫平。而蔡若蓮亦曾以教聯會副主席身份參與反佔中。

「愛國愛港」的教聯會多次出版被學界質疑內容偏頗的教材資料,包括在2012年出版的《中國模式:國情專題教學手冊》,當中指中國共產黨為「進步、無私與團結的執政集團」。以至於今年6月出版的《香港社會廿年來發展多面睇》,一樣被批評不持平。

2. 立法會獨立候選人

蔡若蓮至周一才正式辭去教聯會副主席一職,但她在2016年參選立法會教育界時就報稱「獨立」,當時不乏批評她「假獨立」、不誠實的聲音。特別是她報稱「獨立」出選,但仍以副主席身份出席教聯會的請願活動。

《香港01》曾統計過,在參選之前,蔡若蓮頻頻出現在教聯會出版的《教聯報》,比向來高調擔任發言人的教聯會主席鄧飛還要多,甚有造勢的意味。而蔡若蓮宣布參選的記者會,同樣有教聯會高層現身,但蔡若蓮在選舉期間一直堅持自己是「獨立」。

選舉期間,蔡若蓮多次被追問支不支持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都不願表態。當時正值手機遊戲Pokemon GO熱潮,蔡若蓮曾促請教育局向遊戲開發商要求,不在學校擺放精靈。另外,她的選舉政綱亦曾提到要加強網絡監管和在全港學校增設「家長聯絡員」一職,令不少學界人士嘖嘖稱奇。

另外,蔡若蓮被指涉嫌違反選舉活動指引,在未經教育局批准的情況下,於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平台進行競選活動及錄影。不遵守選舉指引,亦為蔡若蓮引來額外的批評。最終她敗給另一候選人葉建源。

3. 香港教師夢想基金創辦人

蔡若蓮是香港教師夢想基金的創辦人,而基金的財政來源是來自教聯會募集到的捐款,每年撥款支持現職教師提出的不同夢想計劃。

憑著「夢想基金」,蔡若蓮獲得更高的曝光率,她不時親身訪問得獎教師,相關的內容除了見於其facebook帳戶,也見於《教聯報》。不過,此舉亦被質疑,在2015年開始的「夢想基金」,其實是蔡若蓮選舉工程的一部分。

4. 培養中國心的中學校長

蔡若蓮曾出任傳統左派學校,福建中學(小西灣)校長。她在早前以此身份接受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訪問,她提到學校每周舉行升國旗儀式,籍此培養學生更有中國心。

不過,蔡若蓮在接受傳媒訪問時曾表示「六四」在該校內非禁忌,但她提到不應該說「平反六四」,而是要求「正確評價六四」。

多年來有部分港人被澳門拒絕入境,包括最近風災後大量社運人士、大學講師以至立法會議員都分別被拘留,以至禁止進入澳門,所謂「同屬一國」、「同屬兩制」的香港特區政府,竟由保安局出面表示:「特區政府尊重其他地區或國家,按法規進行的入境管理及決定,不會亦不應干預。」

反之英國按「法規」審批香港學生的簽證,完全屬於英國的入境管理、程序及決定,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竟然於日前記招表示,開設熱線去協助受影響的學生,還與政務司司長接觸英國駐港總領事,去干預英國審批簽證的速度,實在令人不解,為何香港聯絡英國,竟比起聯絡澳門容易?難道前宗主國比起同屬一國的澳門更好相與???

親共人士常說「大家都是中國人」,可是去中國難,去英國易;連去澳門也自「回歸」之後變得更困難,為甚麼呢?

政務司司長張建宗這幾個月不斷宣傳,說要投入資源與大陸交流,更呼籲學生多前往大陸「交流」;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更表示「國民教育一定要做……我們是中國人」;可是當英國以「龜速」審批香港學生簽證的時候,竟然沒有政府官員以至愛國愛黨的親共人士出來呼籲,叫大家不要前往英國讀書,應轉往中國大陸去讀書;試問這些前往英國讀書的學生,又如何能夠接受「偉大」的中國國民教育呢?

平日不斷教訓香港人要愛國的那些五毛網媒,均異常沉默,試數一下,由林鄭月娥數起,有幾多個高官權貴的子女,是送去英國讀大學呢?為何這些人的子女,都不願接受「愛中國」的國民教育成長?

特別的是這些英國留學生的父母,不少都是屬於1996年8月1日前獲聘為公務員,透過公務員的「海外教育津貼」福利,去資助子女前往英國讀書;我們特區政府這20年來卻講一套做一套,高官子女搶做「港英餘孽」,心繫祖國的真相竟是「大英祖國」!

人大釋法好,為何不呈請人大釋法,把公務員子女福利改為只送往大陸讀書?為何不DQ這些「不愛國」的福利?口說愛國的政府,身體最誠實!因此大量公務員子女去英國的留學簽證遇困難,政府就第一時間干預,至於前往澳門被拒者,亦不乏香港學生,偏偏無人關心之餘,甚至落井下石。

這幾天,在香港吹起一股文革風潮,大家似乎對此遊戲樂此不疲,更變本加厲將局面推動偏峰,將性質截然不同的校園事件混為一談。野心家藉此亂局,各取所需,令大形勢更走向混亂。

先申明清楚,我絕對不同意所有人等,在別人遭逢家庭成員離世時,作出任何涼薄的言語嘲諷之;我也未必同意香港獨立主張,但我也會盡力保障這些人士提出意見的自由。

涼薄語言,我們自可斥責之;政治主張,不同也可爭辯之。現時,我看到的不是再針對涼薄言行的批評,而是無所不用其極,找那個張貼不當句子的人批鬥,要將其前途摧毀。假如這個人真的是教大的學生,大學應按以正常程序處理,並應以教育作為唯一一種方法,處理這件事,而不應將其付諸公審。今天教大閉路電視片段流出,雖然未知是誰為之,但肯定是與校方有關的人員所為,某程度也是一種「公審」行為,有心人就不斷利用這些片段,亂將一些未必關事的人拼入,未審先判,這種風氣完全與文革類似,不應該鼓吹之餘,有識之士更應出言制止。

涼薄語言,故之然要譴責,但同樣地,將整件事愈鬧愈大的人,又何嘗不是在增加自己的政治本錢呢?關心年輕人,其實不應在年輕人出事後才慰問、同情其父母,而是一開始在年輕學子自殺事件出現,就應該努力體會、了解年輕人所面對的困難,盡力為他們作出改變,而非事後慰問。

不論是蔡若蓮之兒子,還是過去一一逝去的年輕人,都是香港寶貴的生命,我們應盡力留住這些生命,不要再讓年輕生命消逝。追究責任是一回事,但不代表公眾或野心家可以隨便上綱上線,對當今的年輕世代亂加批判,甚至要一整代人蒙上這個不白之冤。我更希望,建制中人更應帶頭,譴責那些在網上看到自殺新聞,就歸咎「黃屍」、「港獨」的網民,阻止這股歪風漫延。

根據現有的法例,並沒有一條直接指出張貼港獨的文宣品,是違法的行為。校園內有言論自由,也有學生自治的部分,校方在未通知學生會的情況下,擅自將在學生會管轄範圍的有關「香港獨立」宣傳品拆下,嚴重破壞學生自治,同時今天的上綱上線情況,絕對威脅到校園內的言論自由環境。言論自由當然有界線,不許他人誹謗,又或是作出侮辱、人身攻擊的行為,言責自負。可是,提出「港獨」又觸及以上甚麼不應做、不能做的禁區呢?政治主張大家有所不同,自然可以用文明的方式處理,包括理性討論,在民主牆上貼上不同的海報、口號或長篇文章,不應用到肢體衝突,拆毀他人的意見,又或是以侮辱性的語言互相指罵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